氮氧化物(NOx)是主要的大氣污染物,主要包括NO、NO2、N2O等,可以引起酸雨、光化學煙霧、溫室效應及臭氧層的破壞。自然界中的NOx63%來自工業污染和交通污染,是自然發生源的2倍,其中電力工業和汽車尾氣的排放各占40%,其他工業污染源占20%。在通常的燃燒溫度下,燃燒過程產生的NOx中90%以上是NO,NO2占5%~10%,另有極少量的N2O。NO排到大氣中很快被氧化成NO2,引起呼吸道疾病,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。
火電廠產生的NOx主要是燃料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。其中一部分是由燃料中的含氮化合物在燃燒過程中氧化而成,稱燃料型NOx;另一部分由空氣中的氮高溫氧化所致,即熱力型NOx,化學反應為:
N2+O2→2NO(1)NO+1/2O2→NO2(2)
還有極少部分是在燃燒的早期階段由碳氫化合物與氮通過中間產物HCN、CN轉化為NOx,簡稱瞬態型NOx[1]。
減少NOx排放有燃燒過程控制和燃燒后煙氣脫硝2條途徑?,F階段主要通過控制燃燒過程NOx的生成,通過各類低氮燃燒器得以實現[2-3]。這是一個既經濟又可靠的方法,對大部分煤質通過燃燒過程控制可以滿足目前排放標準。
1煙氣脫硝工藝
1.1相關化學反應
NO的分解反應(式(1)的逆反應)在較低溫度下反應速度非常緩慢,迄今為止還沒有找到有效的催化劑。因此,要將NO還原成N2,需要加入還原劑。氨(NH3)是至今已發現的Z有效的還原劑。有氧氣存在時,在900~1100℃,NH3可以將NO和NO2還原成N2和H2O,反應如式(3)、(4)所示[4]。還有一個副反應,生成副產物N2O,N2O是溫室氣體,因此,式(5)的反應是不希望發生的。4NO+4NH3+O2→4N2+6H2O(3)2NO2+4NH3+O2→3N2+6H2O(4)4NO+4NH3+3O2→4N2O+6H2O(5)在900℃時,NH3還可以被氧氣氧化,如式(6)~(8)所示。
2NH3+3/2O2→N2+3H2O(6)2NH3+2O2→N2O+3H2O(7)2NH3+5/2O2→2NO+3H2O(8)這就意味著NH3除了擔任NO、NO2的還原劑外,還有相當一部分被煙氣中的氧氣氧化,而氧化的產物中有N2、N2O和NO,后者增加了NO的濃度卻降低了脫硝效率。
1.2非選擇性催化還原工藝
非選擇性催化還原工藝(SNCR,SelectiveNon-CatalyticReduction)利用鍋爐頂部850~1050℃的高溫條件,噴入NH3在沒有催化劑作用下還原NOx,在鍋爐中的布置如圖1所示[5]。不用催化劑,則不需設置催化反應器,故SNCR工藝簡單、投資省,對沒有預留脫硝空間的現有鍋爐改造工作量少??墒窃?50~1050℃時,NH3的氧化反應(式(6)~(8))全部可以發生,確定了該工藝的脫硝效率不高,一般僅50%左右,同時還要求有較高的NH3/NO摩爾比,增加了NH3的消耗與逃逸。故SNCR工藝難以滿足環保要求高的大型燃煤鍋爐。
1.3選擇性催化還原
選擇性催化還原(SCR,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)的原理是在催化劑作用下,還原劑NH3在相對較低的溫度下將NO和NO2還原成N2,而幾乎不發生NH3的氧化反應,從而提高了N2的選擇性,減少了NH3的消耗。該工藝于20世紀70年代末首先在日本開發成功,80年代和90年代以后,歐洲和美國相繼投入工業應用,現已在世界范圍內成為大型工業鍋爐煙氣脫硝的主流工藝。在NH3/NOx的摩爾比為1時,NOx的脫除率可達90%,NH3的逃逸量控制在5mg/L以下。為避免煙氣再加熱消耗能量,一般將SCR反應器置于省煤器后、空氣預熱器之前,即高飛灰布置。氨氣在加入空氣預熱器前的水平管道上加入,與煙氣混合。對于新建鍋爐,由于預留了煙氣脫氮空間,可以方便地放置SCR反應器和設置噴氨槽,流程如圖2所示。
SCR系統由氨供應系統、氨氣/空氣噴射系統、催化反應系統以及控制系統等組成,催化反應系統是SCR工藝的核心,設有NH3的噴嘴和粉煤灰的吹掃裝置,煙氣順著煙道進入裝載了催化劑的SCR反應器,在催化劑的表面發生NH3催化還原成NOx。
2 SCR工藝采用的催化劑
2.1催化劑的化學組成
催化反應器中裝填的催化劑是SCR工藝的核心。文獻[6]詳細列舉了金屬氧化物催化劑,如V2O5、Fe2O3、CuO、Cr2O3、Co3O4、NiO、CeO2、La2O3、Pr6O11、Nd2O3、Gd2O3、Yb2O3等,催化活性以V2O5Z高。V2O5同時也是硫酸生產中將SO2氧化成SO3的催化劑,且催化活性很高,故SCR工藝中將V2O5的負載量減少到1.5%(重量百分比)以下,并加入WO3或MoO3作為助催化劑,在保持催化還原NOx活性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少對SO2的催化氧化。助催化劑的加入能提高水熱穩定性,抵抗煙氣中As等有毒物質。商業應用的催化劑是分散在TiO2上,以V2O5為主要活性組分,WO3或MoO3為助催化劑的釩鈦體系,即V2O5-WO3/TiO2或V2O5-MoO3/TiO2。
2.2催化反應原理
催化反應原理是NH3快速吸附在V2O5表面的B酸活性點,與NO按照Eley-Rideal機理反應,形成中間產物,分解成N2和H2O,在O2的存在下,催化劑的活性點很快得到恢復,繼續下一個循環,其化學吸附與反應過程如圖3所示[7]。反應步驟可分解為:
(1)NH3擴散到催化劑表面;(2)NH3在V2O5上發生化學吸附;(3)NO擴散到催化劑表面;(4)NO與吸附態的NH3反應,生成中間產物;(5)中間產物分解成Z終產物N2和H2O;(6)N2和H2O離開催化劑表面向外擴散。
2.3催化劑的結構形式
由于SCR反應器布置在除塵器之前,大量飛灰的存在給催化劑的應用增加了難度,為防止堵塞、減少壓力損失、增加機械強度,通常將催化劑固定在不銹鋼板表面或制成蜂窩陶瓷狀,形成了不銹鋼波紋板式和蜂窩陶瓷的結構形式,如圖4、5所示。板式催化劑的生產過程為,將催化劑原料(載體、活性成分與助催化劑)均勻地碾壓在不銹鋼板上,切割并壓制成帶有褶皺的單板,煅燒后組裝成模塊,便于安裝和運輸[5]。蜂窩式催化劑的主要生產步驟為,將3種化學原料與陶瓷輔料攪拌,混合均勻,通過擠出成型設備按所要求的孔徑制成蜂窩狀長方體,進行干燥和煅燒,再切割成一定長度的蜂窩式催化劑單體,組裝成模塊。板式與蜂窩式催化劑的綜合比較如表1所示。
板式和蜂窩式催化劑的主要成分與催化反應原理相同,只是結構形式有所區別。相比板式催化劑,蜂窩式催化劑可通過更換擠出機模具方便地調節蜂窩的孔徑,從而提高表面積,因此應用范圍更寬,除燃煤鍋爐外,還用于燃油、燃氣鍋爐,在很高的空速(GHSV)下獲得較高的脫硝效率,其市場率占70%;板式催化劑在燃煤鍋爐應用中有一定優勢,發生堵塞的概率小,板式催化劑中的30%應用在燃煤電站。